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思考 > 随笔杂记
编号:11314170
近代名人与中医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6年12月7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
     我的一位朋友冉云飞先生正在写一部叫做“老树饱风霜”的大著,探讨中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。别的我不敢说什么,“老树饱风霜”,这个书名真是起得绝了,再形象不过地道出了中医的处境,而就在当下,风霜之凌逼,仿佛仍然是中医逃不过去的一个坎儿:据说在网上就有人专门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,已达到了上万人,主要意见是要采取相关措施,让中医在五年内全部退出国家医疗体制,使西医成为国家惟一的医疗技术。针对这一消息,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已有明确表示,坚决反对取消的说法。

    要不要取消中医?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。西学东渐以来,反对中医的声音便不绝于耳,尤其因为一些名人的参与,使这一事件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医药界。

    受过西方科学文化洗礼的近代名人中,在我印象里少有人支持中医,诗人、翻译家梁宗岱先生是一个罕有的例外,他不仅力挺中医,更身体力行,坚持采药、制药,为人治病。而相反的例子则简直不胜枚举:鲁迅因家庭早年的伤痛,对中医堪称深恶痛绝;胡适说中医治病“没有科学根据”,偶尔请一位名中医治了一回病,结果言人人殊,他自己的说辞也前后不一,几乎成为一桩扯不清的公案;傅斯年,当年为了通过“取缔中医”的提案,差点和反对者动武……他们为什么如此激烈地反对中医?固然由于有人(如鲁迅)曾经深受中医师误诊之害,但更重要的,则应推原到教育背景,傅斯年一句话说得甚为到位:“我是宁死不请中医的,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,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。”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中西医的优劣是一个大问题,也是一个注定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问题,因为要让双方都举出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,似乎都不太难。就现代中国人而言,不必讳言生病时更多的是去看西医,但并非没有西医师感到挠头的时候。笔者前段为失眠所困扰,请教了本地权威的西医师,他们都很诚恳地说,除了“安定”药片,西医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好的办法。后来服了几副中药,按中医师所教慢慢调养了一段,居然霍然而愈。不必凭什么高深的学理,单以经验而论,大概就会明白,中西医都不是万能的,虽然目前西医强势一些,但有些病,中医药疗治可能更具效应。如果非要把中医说得一无是处,坦率地说,那是过于低估了中国人的智慧,毕竟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,其中肯定有一些经验性的东西是合乎科学的。

    近代一些名人非常决绝地反对中医,实际上是近代以降“唯科学主义”思潮君临中国的一个结果。傅斯年曾经认为,在哈维发明了血液循环之后,还要把人的身体分为上焦、中焦、下焦,简直是对人类知识的侮辱。傅斯年们就这样用一把“科学”的尺子丈量,觉得中医的理论完全说不通,到处是骗人;为了维护“科学”的神圣地位,他们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违心的事来。就拿庸医误诊来说吧,中医会有,西医同样会有。鲁迅父亲被中医误诊,这种锥心之痛是见诸先生的很多文章的,而被西医误诊的名人并非没有,梁启超就是一个,当年他在协和医院割掉一肾,不久就弃世,系误诊无疑,可是梁先生至死都没有说过当时协和医院主刀医生的一句坏话,后来还有人写文章赞扬他以免给反对西医者口实的苦心,夸奖这种“科学的态度”。其实这哪能叫科学的态度呢?误诊就是误诊,将西医的误诊掩饰起来,这只能说是维护他们心目中的科学的面子,实在是与真正的科学精神相违背的。无独有偶,向来不信中医的胡适曾请中医师治病,后来他几乎连这一事实都要否认,罗尔纲先生分析胡适的心态时说,他认为中医不科学,而中医居然医好他,社会盛传,“胡适怕对科学的发展有害,所以才不得不这样说的”。

    “矫枉过正”,也许这是探究近代名人与中医的关系时常要浮到脑际的一句慨叹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“矫枉过正”的态度不仅仅表现在他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上,他们激烈的“反传统”又何尝不是如此?当然,前贤自有其深切的寓意和良苦用心,但时代前进到了二十一世纪,的确是国人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文化取更加平和、理性、客观态度的时候了。, 百拇医药(黄波)